有请“肖春生”,和高考生们谈谈梦想|天天热文

2023-06-08 06:21:39

又是一年高考时。考场里,考生们为梦想奋笔疾书;而在屏幕上,肖春生和小伙伴们也在用青春铸就未来,不同时代的年轻人因为梦想而连接,可谓应景。 由肖战、李沁主演的电视剧《梦中的那片海》(简称《梦海》)正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热播。剧中以肖春生、佟晓梅为代表的一群小伙伴为各自的梦想而战,高考、下海……在时代的大潮中奋楫向上,书写出一代人的青春奋斗史,让观众聆听到难忘青春的回响,也鼓励着当代青年人接力向前。

属于上世纪70年代的飞扬青春

导演付宁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从早期的《什刹海》,去年热播的《胡同》,再到今年的《梦海》,付宁把对北京的炽热情感放在了一部部京味儿十足的大戏里。《梦海》首播当日,艺术总监、总制片人杨晓培发文缅怀,回忆起相处的时光,她表示付宁导演是因为对那个淳朴、飞扬的年代心怀惦记,所以在拍摄过程中对灯光、场景等细节的要求都十分严苛,希望借由肖春生、佟晓梅等人的青春故事,看到付宁导演和无数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的青春记忆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部剧也是市场上少有的以20世纪70年代的北京青年为切口的影视剧。剧中围绕肖春生、佟晓梅、叶国华、贺红玲、叶芳、陈宏军等一群年轻人,讲述了他们经历高考、下海、创业、从政等发展阶段,在彼此相互扶持的过程中,关于友情、爱情、学业、事业的励志故事,跨度长达三十年。在他们的青春时期,赶上了恢复高考、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时代大事记,《梦海》通过描摹这一代人的蜕变与成长,展现国家的飞速发展,诠释人与人之间弥足珍贵的情谊,表达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正能量。

导演付宁曾用“飞扬”一词来形容他们那代人的青春记忆,他最想还原的是那个年代的淳朴和纯粹。《梦海》的镜头掠过北京的城墙、胡同、什刹海、校园、医院……聚焦时代长河里的小人物,以小见大折射时代发展变革的力量,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、患难与共的友情和感人至深的亲情。目前该剧已播出了三分之一的内容,观众可以看到,时代的浪潮下,每一个普通人闪闪发光的梦想,《梦海》印刻着一辈人的奋斗足迹,也映射出当下所有奋斗者的身影,正在与新一代年轻人同频共振。

还原记忆里的景和人

没有人能永远年轻,但青春的岁月值得人用一生去回味。

剧名《梦中的那片海》中的“海”,是很多老北京集体记忆里的什刹海,这也是一座梦想的“初舞台”。就在去年冬天,什刹海溜冰还借助互联网重新火了一次。在现代溜冰运动还未普及的年代,什刹海曾是无数北京人冬天的必去游乐场所,一到冬天水面结冰,孩子、青年、老人便三五成群带着冰鞋来到这座天然滑冰场,留下了几代人的共同回忆。

《梦海》通过一系列的场景搭建、细节还原,让无数观众秒回20世纪70年代的老北京——如今只能在风景画和纪录片里看到的首都景象和市井风光,狭窄的胡同和宽阔的马路,馄饨摊儿、北京糖葫芦,以及军大衣、大棒针毛衣、海魂衫、针织围脖、雷锋帽、军挎包等极具时代特色的服饰……一物一景都凭借真实还原,让观众重回那个激扬年代。剧集开头是肖春生骑着二八大杠穿梭在胡同里,跟随他,观众看到了独属于老北京的胡同风光和烟火气。而为了再现北京市民到什刹海相约滑冰的场景,剧组用草席圈了1万多平方米,来还原老北京记忆中的什刹海冰场。

京味大戏自然少不了京腔京韵,剧中演员均采用原声台词,使用了大量北京方言,传递出北京人的幽默感。重庆人肖战饰演的肖春生是一位典型的北京小伙,在他身上既有仗义,又自带“局气”,京味儿十足、没有违和感的原声台词为他拉了不少好感。其他演员的台词表现也值得称赞,北京方言一出,增加了追剧大军的“沉浸感”。

近年来,主旋律不断尝试青春化表达,年轻演员扛起收视大旗。从目前的播出效果来看,《梦海》保持了央视八套近两年来的好势头,尤其是肖战、李沁等年轻演员,把几场重头戏都拿捏得很有分寸。

肖春生与贺红玲初次见面,就是一场在冰面上的追逐戏,两人从一开始的纯意气之争到观察试探,再到互相欣赏,直至心生好感,完全依靠微表情和眼神把情感的变化传递给观众。而李沁饰演的佟晓梅对肖春生的暗恋戏也十分“拿人”,面对肖春生几次欲言又止,暗含秋波,非常符合那个年代的男女暗恋时的心态,表面温柔内敛,内心笃定坚强,也为后来两人彼此靠近埋下伏笔。再比如,肖春生、佟晓梅、叶国华、贺红玲等人围坐吃糖葫芦,佟晓梅意外发现肖春生就是在旧书库“英雄救美”的少年,而不知情的肖春生则诉说着他对那位女孩的仰慕,贺红玲认为肖春生是故意躲避自己的追求,对贺红玲一见钟情的叶国华则满脸尴尬。这段表演台词不多,但表情丰富,几位年轻演员把那个年代特有的人和人之间的坦荡、直率、真诚表现了出来,称得上精彩。

每个时代努力的人都会发光

每一代人都曾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峥嵘岁月,在《梦海》中观众跟随肖春生他们重温青春飞扬的日子,也重新找到奋斗的意义。正如制片人杨晓培所说,希望这部剧不仅让大家看到剧中人物年轻时的热血激情,更是献给曾年轻、正年轻、永远年轻的英雄儿女,献给每一个为了梦中的那片海,不断奋斗,平凡但不平庸的你我。

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,青春片曾陷入套路化创作,伤痕、悲情、感伤成代名词,而在《梦海》中并没有这类剧情,所谓的“爽感”也是剧中人物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,一群出身不同、能力各有千秋的青年向阳而生,走向更广阔的天地,也让发生在青春里的友情、爱情、亲情格外动人。

主角肖春生是一个小太阳般的人物,因为父亲的原因,他迟迟不能入伍,姐姐也受到牵连,对比他的好哥们叶国华,肖春生的青春是阴霾的、迷茫的。但是他不仅没有让自己沉沦,还始终心怀梦想,对生活和人生保持热忱,用自己的光和热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。当父亲回到家中休养,肖春生主动扛起照顾父亲的责任,早上的闹钟一响,他就从床上“弹”起来,这一幕让很多现代打工人共鸣,“果然自律的人不会让闹钟响两次”。入伍后的肖春生更成了“卷王之王”,因为比赛中比第一名慢了三分钟,他日夜不停锻炼,用实力赢得了竞争对手的尊重,“有你这样一个对手,我也觉得挺痛快的。”

剧中的友情诚恳坦荡,爱情则体现出双向奔赴的美好。肖春生得知贺红玲要先自己一步入伍的时候,鼓励贺红玲勇敢追梦,而暗恋肖春生的佟晓梅则在自己喜欢的医学领域默默努力,发光让对方看见。没有激烈的剧情冲突,却充满着温情的力量。

令人动容的还有剧中的女性群像。她们经历着不同的跌宕起伏,相同的是从未放弃良善和梦想。贺红玲出身穷苦人家,她本来应该听从母亲的话,选择一条不需要努力的路,跟着叶国华就能衣食无忧,但她遵循内心选择了肖春生;在部队,宣传干事对她有意,提出和他在一起就能帮她出人头地,被贺红玲一口拒绝,还当众揭开了他的嘴脸。肖春生的姐姐肖艳秋爱上了夜校老师,却被齐天暗地调查对方已婚,齐天以为这样就能获得肖艳秋好感,却被对方上了一课,“没有你们,我们也活得好好的呢!”不少观众看到这些性格独立的女性形象,不禁感叹,“原来上世纪70年代就有‘浪姐’了!”

参加今年高考的孩子们已经来到人生的第一个重要十字路口,很快将迎来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,而《梦海》在此时播出,肖春生们向当代青年传递了一种声音:无论出场的起点和姿势,只要积极乐观,一往无前,就一定能抵达梦中的那片海。梦想的力量,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。

新黄河记者:任晓斐 编辑:周全

关键词: